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6 日發布的數據猶如一顆投入全球經濟湖面的石子,激起各界對全球制造業發展態勢的熱烈討論。2025 年 1 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 50%,較上月上升 0.5 個百分點,且連續 3 個月環比小幅上升 。這一數據表明全球制造業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平穩復蘇趨勢,在新的一年實現了良好開局。
從區域維度深入剖析,各地區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歐洲制造業 PMI 為 47.8%,較上月上升 1 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的走勢。雖然指數有所上升,但仍在 48% 以下,這意味著歐洲制造業的恢復力度雖較上月有所增強,然而整體上依舊未擺脫弱勢恢復的態勢。近年來,歐洲面臨著地緣政治、能源安全以及監管挑戰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傳統貿易關系不斷被重新審視。這些復雜因素使得歐洲制造業在復蘇之路上步履維艱,未來仍需在諸多困境中尋找突破。
美洲制造業則傳來較為積極的消息。1 月,美洲制造業 PMI 為 50.9%,較上月上升 1.3 個百分點,連續 3 個月環比上升,并且時隔九個月再次回升至 50% 以上。這清晰地表明美洲制造業的恢復力度顯著增強。近年來,美國推行制造業回流本土、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洲地區制造業的發展,加強了區域內的經濟聯系和產業協同。
亞洲制造業 PMI 為 50.7%,較上月下降 0.4 個百分點,不過連續 13 個月穩定在 50% 的擴張區間。盡管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但亞洲制造業依然保持著擴張態勢,恢復勢頭較為穩定。亞洲作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集聚地,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中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在制造業領域不斷創新升級,持續推動著亞洲制造業的發展。
非洲制造業 PMI 為 49.4%,較上月下降 0.8 個百分點。非洲制造業波動較大,上月剛回升至擴張區間,本月又再次回落至收縮區間,恢復的穩定性亟待提升。非洲制造業發展面臨著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水平落后、資金短缺等諸多難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其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全球制造業的平穩開局,無疑為 2025 年全球經濟的平穩向上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需求內生動力不足、地緣政治沖突和貿易摩擦加劇等問題,如同隱藏在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暗礁,將與全球經濟復蘇長期相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曾警告,地緣政治裂痕加劇可能影響全球經濟長期增長前景。持續的烏克蘭危機和中東沖突引發地緣政治動蕩,對各國經濟政策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國家推行加征關稅等措施,嚴重擾亂了全球經濟秩序。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也曾表示,任何針鋒相對的貿易戰都會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 “災難性” 后果。
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下,各國需要積極尋求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加強全球技術治理,推動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合理應用,以提升生產力;促進貿易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幫助其提升制造業水平,縮小發展差距。只有如此,全球制造業才能在復蘇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為全球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