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2 月 7 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暫緩取消對中國低于 800 美元小額包裹的 “最低限度” 關稅豁免。戲劇性的是,距離他取消這一免稅門檻,僅僅過去不到一周。
美國消費者長期依賴小額免稅政策購買低價商品,其中,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備受青睞。一旦取消免稅政策,商品價格勢必上漲,增加消費者生活成本。短期內,美國也難以找到可替代的低價商品供應源。此外,美國海關每天要處理從中國運往美國的數十萬個小額包裹,每年超 10 億件。面對如此龐大的包裹申報量,海關卻尚未建立配套系統和流程,貿然實施新規只會導致包裹大量積壓。
雖然目前特朗普暫停取消小額免稅政策,但美國政府并未明確未來是否會再次調整,這一不確定性讓企業制定長期生產和銷售計劃時舉步維艱,市場信心受挫。
與此同時,歐盟也在悄然布局。近日,歐盟委員會在官網發布公告,將正式取消執行多年的 “150 歐元以下進口商品免稅” 政策,今后所有進口商品都需征收關稅。這一政策主要針對 Temu、Shein 和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旨在應對亞洲大量涌入歐洲的假冒偽劣及不安全商品問題。
自 2023 年到 2024 年,歐盟進口的電子商務包裹數量翻倍。2024 年,46 億件低價值包裹進入歐盟,日均 1200 萬件,是 2022 年的三倍,其中超 91% 價值低于 150 歐元的包裹來自中國。這些商品數量龐大,給歐盟當局造成巨大壓力。
歐盟此次動作具體包括:取消對價值低于 150 歐元低價值包裹的關稅豁免,所有進口商品都需正式報關并繳納關稅;提議對進口商品征收 “非歧視性手續費”,助力海關 “適當控制” 進口;電商平臺需在商品抵達歐盟前提供詳細貨物信息,便于海關檢查監控;要求 Temu、Shein、aliexpress 和 Amazon 等電商平臺對銷售商品的安全和質量標準負責。
這一新舉措對紡織服裝行業沖擊巨大。紡織服裝關稅和增值稅雙重疊加,將使服飾類產品終端價格上漲 15%-40%,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和中小賣家構成嚴峻挑戰。此外,歐盟計劃對每個包裹設立 1 至 3 歐元處理費,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面對美歐免稅政策的雙重沖擊,紡織服裝企業需積極應變:
開拓新興市場,分散風險:東南亞、“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及非洲等地區電商市場增速迅猛,潛力巨大。企業可借助區域、雙邊貿易協定,如 RCEP 等,構建綠色競爭力,利用促銷節點開展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
優化供應鏈,保障物流:在海外建立海外倉,實現產品本地存儲和分發,縮短跨境運輸時間,靈活應對市場需求波動。同時,與專業物流服務商合作,確保物流高效順暢,提升客戶滿意度。
提升產品附加值,滿足多元需求:加強設計團隊創新能力,融入優秀文化和潮流元素,開發具有防水、透氣、抗菌等功能的面料,推出定制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強化品牌建設,樹立口碑形象:明確品牌核心價值,針對不同市場文化背景和消費習慣進行本土化運營,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消費者體驗等方面發力,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盡管美歐政策帶來挑戰,但我國政府也在積極支持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出臺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加強貿易談判,推動多邊合作,為企業創造良好貿易環境。紡織企業應把握機遇,積極調整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