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動作頻頻,其宣稱的美越關稅協議引發全球關注,上演了一出各方態度迥異的 “羅生門” 事件。
7 月 2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高調宣布美越已達成關稅協議,稱美國對越南商品征收 20% 關稅,經越南轉口貿易征收 40% 關稅,而越南對美關稅為零。這一消息若屬實,意味著越南向美國作出了大幅讓步,瞬間震驚全球。
然而,事件在第二天出現反轉。越南外交部表示,貿易談判代表仍在與美方協調以確定協議細節,對于特朗普 “達成協議” 的說法,越南政府及主流媒體均保持沉默。美國白宮助手稱越方事先知曉稅率,但美 “政治新聞網” 調查顯示,越方因特朗普單方面將談判時確定的 11% 稅率抬至 20% 而憤怒,至今未在協議上簽字,雙方也均未公布任何書面協議。路透社也發現,越南官方聲明僅模糊提及 “達成共識”,對具體稅率避而不談,所謂 “達成一致” 更像是特朗普的單方面表演。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指出,特朗普宣布的 20% 關稅將取代目前 10% 的基準稅率,且會疊加其他現有關稅,實際總關稅平均有效稅率將超過 20%。
面對特朗普的 “既成事實” 宣言,越南選擇了不承認、不否認、不配合的冷硬態度,這種異常反應引發連鎖質疑,而白宮始終無法出示書面證據。越南的冷靜源于兩張關鍵底牌:一是其經濟命脈與中國緊密相連,2024 年越南進口的中間產品 62% 來自中國,產業鏈難以繞開中國,若為討好美國犧牲對華關系,本土工廠可能陷入停工;二是特朗普有 “毀約前科”,2025 年 4 月單方面撕毀與巴西的礦產協議,7 月又對 14 國發出加稅威脅,連盟友日本都遭 25% 汽車關稅突襲,越南若貿然簽字,協議很可能淪為廢紙。
就在美媒爆料協議造假當天,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裴青山在吉隆坡緊急約見中國外長王毅,表態將與中國保持密切溝通,攜手維護多邊貿易規則。這句話暗含深意,“維護多邊規則” 是對美國單邊關稅的直接反駁,“密切溝通” 則暗示不會背叛中國。裴青山還主動提出深化中越鐵路、金融、科技合作,這些都是美國無法替代的領域,彰顯出越南不愿配合特朗普 “表演” 的立場。
從現實來看,越南的騎墻空間正不斷縮小。“中國技術 + 越南組裝 + 美國市場” 的三角鏈決定了其無法徹底選邊站隊。歷史早已證明,美國對待 “盟友” 向來 “用后即棄”,印度、歐盟、日本等都曾吃過虧,越南若幻想通過妥協換取長久利益,恐怕會低估特朗普 “交易藝術” 的殘酷。目前,越南決策層仍在觀望,其近期動作盡顯戰略焦慮:一邊在南海與中國合作開發油氣,一邊允許美軍航母訪問峴港;一邊參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一邊暗中配合美國 “友岸外包” 計劃。這種走鋼絲的策略,在大國對抗加劇的背景下,任何搖擺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本質而言,越南的 “矛盾操作” 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求生本能,但歷史經驗表明,試圖左右逢源者往往最先出局。當美國連談判誠信都無法保證時,越南若繼續幻想 “兩邊通吃”,最終可能淪為犧牲品。而中國倡導的多邊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共贏,為各國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和穩定合作環境,或許是越南避免成為棋子的最佳出路。
美越關稅協議 “羅生門” 不僅是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的又一體現,更凸顯了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艱難處境。越南若想實現穩定發展,需認清形勢,摒棄不切實際的幻想,作出符合自身長遠利益的選擇,積極參與多邊合作,方能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國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