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我國外貿穩中提質
2019年以來,國際經濟貿易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繼續保持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總體平穩、穩中提質。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2.9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出口12.48萬億元,增長5.2%;進口10.43萬億元,下降0.1%;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4.2%。9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8萬億元人民幣,下降3.3%。其中,出口1.53萬億元,下降0.7%;進口1.25萬億元,下降6.2%。
支撐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平穩運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經濟總體平穩。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國內經濟的平穩運行,為我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實現外貿繼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去年以來,我國兩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先后出臺一系列自主降低關稅政策,先后兩次下調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這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三是市場多元化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為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優化全球市場布局提供了信心和底氣。比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更加密切,貿易往來更加活躍。
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我國外貿總體運行平穩,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進出口規模分別為7.01萬億、7.66萬億和8.24萬億元,呈逐季攀升態勢。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外貿高質量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穩中提質趨勢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一般貿易主導作用更加顯著。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國內產業鏈較長,更能體現我國外貿的自主性。前三季度,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增長4.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59.5%,比重提升1.1個百分點。
二是民營企業帶動作用更加突出。民營企業在減稅降費等政策利好下,展現出更強的活力,已經成為帶動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0.4%,高出外貿整體增速7.6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42.3%,比重提升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3%,占我國出口值的比重超過一半。
三是區域外貿格局更加優化。今年以來,我國區域戰略穩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戰略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成為國家重大戰略,大大促進了我國外貿的協調發展。中西部地區依托自身優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今年以來外貿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區進出口分別增長12.4%和11.8%,占我國外貿比重分別提升0.6和0.7個百分點。
四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更加快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了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有力促進了綜合保稅區的發展。前三季度,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增長12.9%,占我國外貿的比重提升0.7個百分點。
五是進出口商品結構更加優化。今年以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系列政策落地實施,內需潛力持續釋放,為我國積極擴大進口、優化我國進口商品結構提供內生動力。前三季度,民生消費類產品進口較快增長,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水果、化妝品、水海產品進口分別大幅增長42.3%、39.9%、35.9%,電動載人汽車進口增長93.7%,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較快增長,如渦輪噴氣發動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零件進口分別增長23.2%、14.6%。同時,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產業升級取得積極進展,促進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前三季度,占出口總值近六成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4.7%,其中太陽能電池、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值分別增長55.6%、17.5%。此外,企業加快出口產品品牌建設,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境內自主品牌商品增長12.9%。
展望四季度,受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經合組織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速會下滑至十年來最低水平。另外,WTO最新報告繼續下調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速度,預測2019年僅增長1.2%,比2018年的3%低了1.8個百分點,也低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未來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韌性強,外貿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的總趨勢沒有改變,預計全年外貿將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二、 前三季度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保持相對穩定
前三季度,在面臨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事件頻發的情況下,我紡織品服裝出口整體表現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以人民幣計,累計出口額13819.8億元,實現2.4%的小幅增長,其中紡織品出口6093.7億元,增長5.3%,服裝出口7726.1億元,增長0.3%。以美元計,累計出口2019.5億美元,由于存在匯率差,同比下降2.7%,降幅低于預期。其中紡織品出口891.6億美元,下降0.1%,服裝出口1127.9億美元,下降4.7%。
從月度出口看,美對我產品全面加征關稅的影響開始有所顯現,前8個月單月出口增長和下降交替出現的局面被打破。無論是以人民幣還是以美元計,9月均繼續了8月的下降趨勢。以人民幣計,當月出口1717.6億元,下降5.6%,其中紡織品出口683.8億元,服裝出口1033.8億元,均下降5.6%。以美元計,當月出口245.2億美元,下降7.6%,其中紡織品出口97.6億美元,下降7.8%,服裝出口147.6億美元,下降7.5%。
企業在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時,要做好自己的核心工作,加快升級步伐,優化產業結構,對未來的形勢變化要靜觀其變,把握動態。
三、 把握機遇 重塑企業競爭力
中美貿易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國博弈,我們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常識、規律和邏輯,保持歷史耐心、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企業要做好自己內部的事情,抓住大變局帶來的歷史機遇。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未來發展,應研判形勢,擁抱變化,把握機遇,積極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具體如下:
1、紡織服裝企業應將自己的產品做好,用“工匠精神”做好產品,并著力于加強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提高自身生產能力,積極應對紛繁變化的世界市場。
2、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推進產業升級,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向中高端產品市場進軍,走品牌發展之路,以實現價值創造。
3、“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或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新機會,服裝出口企業可以向成本更低的他國轉移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好當地出口關稅優惠,為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4、企業要做好供應鏈高效整合,加強供應鏈的開發與管理,做好一站式服務,吸引并維護好更多的客戶。
5、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依靠智能制造、共享產業、大數據管理等模式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對于服裝行業來說,關鍵問題還在出口企業練好內功,行業自身將供應鏈更好地整合優化,在保證出口平穩的基礎上,要把重心放在優化產品出口結構和拓寬出口市場上;服裝制造業的企業家們更應該堅定初心,為客戶提供價格最低的放心省心的“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為消費者提供質量信得過的服裝產品,以尋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