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紡織服裝行業曾經為中國出口的連年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近些年來也仿佛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增長乏力,可以說是到了舉步維堅的境地。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和外部客觀環境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分析一下。
一、我國各省市最低工資不斷上調,原材料等不斷上漲
企業招工越來越貴,不只是紡織服裝企業,幾乎各行各業的企業當前都會面臨的問題。在紡織服裝企業密集的沿海城市,本身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加之原材料等不斷上漲,因此,絕大部分企業盈利能力堪憂;沒辦法盈利,也就沒辦法持續增加員工薪酬等各方面投入,招人難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國家環保等政策也日益成為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的制肘
經歷了幾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各階層都越來越意識到,以往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來發展國民經濟的方式不再可行。紡織服裝行業本身就存在發展方式粗獷、污染環境嚴重等問題,因而隨著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逐漸成了套在他們頭上的緊箍咒,讓他們“叫苦連天"。
三、國家稅收政策的限制,也讓眾多紡織服裝企業很是“受傷"
不少紡織服裝企業內部流傳著一句話:做紡織服裝行業,純粹賺點微薄的稅錢。尤其是一系的稅收政策出臺以后,更是讓他們感覺到,連喝點湯都難了。其實站在國家角來看,也很無奈:眾多企業既不能為國家創造多少稅收,還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稅收等政策該怎么制定也就很明了了。
四、還有就是企業貸款、融資成本高企的問題
深知原來粗獷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再可持續,因而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一些有更大"野心"和視野格局的企業,也正積極尋求發展、升級轉型。要升級轉型,就得有資金支持,而我國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貨款、融資現狀是:流程繁雜、潛規則多,以致于蔡成功在劇里最后惱怒地叫屈:我們企業從來就沒有享受過國家正常利息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