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的中心,紡織服裝行業如何抗擊疫情帶來的沖擊,受到全球關注。
以東方國際為代表的上海服裝外貿企業如何轉型思變,將成為帶動整個產業鏈變革的重要方面。
疫情后服裝紡織品消費將出現兩極分化。
①國內不少大的服裝出口企業都在做自主品牌,東方國際、申洲國際都是走在行業前列的代表,Lily、雅戈爾、波司登都是轉型成功的案例。
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轉變,從出口依賴轉變為發展國內消費,發展自己的品牌,趕超甚至取代國外大牌。上海的東方國際前幾年已經開始從外銷轉變成外銷+內銷,成功培育了Lily、三槍等品牌,今年幾乎完全轉內銷。
②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未來還是要往高端走。近幾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好的跡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比較高的紡織機械和化纖的出口開始往上走,真正靠人力的服裝加工已經開始向東南亞轉移,貿易摩擦和疫情可能會加快行業的調整。
③設計、生產貼近中國市場、消費者和年輕人的服裝越來越重要。
紡織服裝企業要實現在市場細分與個性化產品供給方面的快速轉型,在技術、工藝與服務理念上創新,在對各個年齡段的開發性需求方面下的功夫不夠。國內一線城市的服裝定制市場需求很多也很大,但是真正能夠滿足高品質需求的企業很少,傳統工廠可以試運行1~2條小批量定制生產線,逐漸在市場中獲得高利潤,增強企業抵擋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