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目前的海外市場,疫情對海外經濟的沖擊并未完全消散,相反,很多國家的經濟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滑32.9%,創1947年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有創紀錄的45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157家負債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申請破產。
對于如今的外貿市場,紡織老板比較擔憂的就是因貿易戰而引起的產業轉移。由于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全球范圍內我國的制造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工廠”的名號受到了全球的認可,也正因為如此,受到了別國的眼紅,對中國制造開始有打壓。
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在主要發達國家市場中所占有份額繼續下降,而對越南、孟加拉國服裝進口呈現兩位數的增長。可見,中國紡織品服裝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傳統出口市場的份額正被東盟、印度及孟加拉國等競爭對手替代。不過好在這些國家對紡織材料的生產力尚未成氣候,因此很多紗線、面料都要從國內進口。
進入8月,外貿訂單下達較前期有所恢復,據聞來自南非、巴西等國的需求稍有恢復,而歐洲國家的客戶很多正處于放假狀態,因此按照慣例,訂單要到9月中旬才能繼續下達。
總之,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市場對服裝的需求還是存在,外貿市場在第四季度有很大的可能會好于第三季度,但是目前還不到“歌舞升平”的時候,對于紡織老板而言,緊日子還是沒有緩解:各項經營成本逐年高企、售價被客戶壓到極致、貨款回收緩慢……市場仍在危機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