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專訊:從對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產部分棉紡織企業調查看,10月底以來,一些中小紡企詢價、出貨呈現持續回落跡象,氣流紡紗、粗支環錠紡紗及中高支棉紗銷售緩慢,整個市場隨“金九銀十”結束而淡季氛圍越來越明顯。
部分規模以上大廠雖然開機率仍勉強維持在7成以上,但12月份、1月份新增訂單有所減弱,前景并不樂觀。整體看,棉紡企業紗線累庫存率逐漸上升,流動資金被成品及原料庫存占壓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德州某中型紡企表示,近7-10天,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織布廠及棉紗中間商提貨力度較10月份明顯減緩,佛山、中山等地織造企業開機率多在4-5成。業內判斷,一旦鄭棉主力CF2501合約盤面價格跌至13500-14000元/噸,布廠、棉紗貿易商等消費終端必將要求紡企下調棉紗出廠報價。
從調查來看,由于10月中旬以來出疆棉運費較高,而且供應出現階段性緊張,內地庫新疆棉基差偏高,導致棉紡廠用棉成本整體下降比較有限,加上美國總統大選臨近,業內對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的擔憂及棉紗、坯布銷售進度持續放緩,短期大部分紡企沒有集中、大量補充棉花庫存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