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山東、江蘇、河南等地的紡織企業及棉花貿易商反饋,2025 年總計 89.4 萬噸的 1% 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已陸續通知下發,下發時間與 2024 年大體一致,其中 33% 為備受矚目的國營貿易配額。
有部分棉企透露,自 2024 年 12 月下旬起,國內用棉企業以及中間商對于港口保稅棉,還有 12 月至次年 2 月船期的高等級、高指標外棉的詢價熱度逐漸攀升。一方面,當前 1% 關稅下保稅巴西棉的進口成本與內地庫新疆機采棉報價相比,順掛幅度高達 1500 - 2000 元 / 噸,外棉價格優勢顯著;另一方面,近期廣東、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的紡服企業紛紛反饋出口訂單呈現回暖跡象。基于這些因素,業內普遍預判在春節前國內企業大概率會迎來一波集中補庫潮,市場信心也隨之穩步回升。
然而,盡管 1% 關稅配額正逐步到位,但短期內國內涉棉企業大規模進口美棉、巴西棉、澳棉等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傾向于恢復性增長,棉企對此不宜過度樂觀。
首先,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一事仍懸而未決,猶如高懸的 “靴子”,市場憂慮揮之不去。由于使用外棉生產的紡服產品同樣面臨加征關稅風險,再加上尚未解除的新疆棉進口禁令帶來的利空影響,在中國政策、相關消息未明朗前,紡織企業與棉企在采購外棉時都極為謹慎。
其次,2025 年 1% 關稅配額的發放明顯傾向于外向型、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并非普惠式的 “雨露均沾”。加之有 2024 年后期進口配額嚴重短缺的前車之鑒,企業大多會精打細算,將配額精準用在關鍵之處,并且傾向于采用 “細水長流” 的采購策略,避免過度囤貨。
再者,近期美棉、巴西棉、澳棉等外棉的保稅 / 船貨基差明顯虛高,隨著 1% 關稅配額發放落地,國內進口企業都盼著外棉基差能迅速回落,以便抓住時機逢低補庫,這也使得企業現階段不會貿然大規模進口。
最后,2025 年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愈發顯著,用棉企業與貿易企業觀望情緒濃重。隨著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其貿易保護政策極有可能助推美元開啟新一輪強勢周期,加之我國外部貿易環境變數增多,各大機構紛紛研判 2025 年人民幣匯率或將跌破 2023 年 9 月創下的低點,這進一步加劇了企業進口外棉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