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總值 43.85 萬億元,同比增長 5%——2024 年中國外貿這份成績單,看似簡單數字,實則蘊含無盡深意,引發各界探討。有人覺 “正常”,因中國本為世界貨物貿易翹楚,且同年經濟增速亦是 5%;有人嘆 “不易”,鑒于外部風云變幻、波譎云詭,內部新舊動能轉換壓力山大。外媒卻給出中肯評判:“對近年經地緣政治等諸多不利考驗的經濟體而言,這些數字震撼人心,彰顯持久經濟適應力。”
誠然,這 5% 恰似一扇窗,透過它,既能深切感知中國經濟的韌性強筋,亦能精準把握長期向好的大勢所趨。
產業鏈供應鏈:鑄就韌性根基
2024 年,中國外貿連跨 42、43 萬億元兩大臺階,再創新高,年增量高達 2.1 萬億元。這般恢弘體量與迅猛增量,若無強大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托底,斷難想象。
且看家電產業,在安徽合肥經開區海爾空調互聯工廠,檢測人員戴著智能眼鏡巡檢產線,智能化生產讓家庭中央空調效率飛升、零部件品質躍升,單臺制造費銳減 22%。150 公里外,蕪湖美的廚熱智能家電產業園 18 秒就能產出 1 臺洗碗機。如今安徽形成 “一體兩翼”“多點開花” 家電產業布局,本地配套率超 60%。從代工邁向自主設計、品牌出海,中國家電迭代升級,智能化新品帶動 2024 年出口勁增 15.4%。
中國乃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門類國家,從紡織、家電至船舶、汽車,產品應有盡有、品質過硬。小到 “充電寶”,大到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需求皆能精準滿足,出口動能接續轉換、澎湃發力。當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約 30%,主要工業產品四成產量居世界之首,2024 年高端裝備出口暴增超四成,強大產業鏈供應鏈盡顯威力。
創新奮斗:點燃韌性火種
今年 1 月,奇瑞集團亮出 2024 年出口佳績:全年汽車出口 114.5 萬輛,同比飆升 21.4%。回溯 1997 年,奇瑞從不足 10 平方米 “小草房” 啟航,憑何穿越產業周期、永葆競爭力?答案是自主創新。奇瑞深耕研發,搭建整車智能閉環五大板塊,全球多地布局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依當地需求優化產品,如今平均每 27 秒就有 1 輛 “奇瑞造” 奔赴海外。
創新還閃耀在外貿策略變革上。洞察需求、靈活應變,外貿企業以創新對沖不確定性,民營企業更是一馬當先。意大利客商網購山東濟寧 50 臺小型挖掘機,本以為久候,未料 3 天即收貨上門!背后是跨境電商催生的 “小單快反”“柔性生產” 新外貿邏輯,供應鏈效率大躍升。2024 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 2.63 萬億元,165 個綜試區相關企業超 12 萬家,服務網絡覆蓋 200 余國。
實干興邦,奮斗鑄就堅韌。中國人篤信幸福源于奮斗,外貿領域同樣如此,企業與企業家的拼搏創新,匯聚成中國外貿的璀璨光芒。
共贏理念:拓展韌性版圖
中國倡導 “和合共生”“同球共濟”,絕非空言,而是篤行不怠。1 月 1 日,中國 — 馬爾代夫自貿協定生效,次日喜臨門家具就憑原產地證書出口床墊獲馬爾代夫近 1 萬元關稅減免。去年 12 月 1 日,我國給予最不發達國家 100% 稅目產品零關稅,帶動當月自相關國家進口猛增 18.1%。
中國外貿普惠全球,秉持包容開放,廣交四海朋友,進出口記錄遍及全球,2024 年對 160 多個伙伴進出口雙增長。中國外貿綠意盎然,2024 年風力發電機組出口漲 71.9%,光伏產品連續 4 年超 2000 億元,鋰電池、電動汽車大量出口,為全球低碳轉型添磚加瓦。中國市場開放共享,2024 年進口 18.39 萬億元,穩居第二大進口國,超大規模市場潛能在供需互動中洶涌釋放。
外媒盛贊,中國出口支撐全球供應鏈,進口孕育境外商機。進入 2025 年,中國持續開放,市場潛力為外貿與世界注入活力。雖外部風雨交加、挑戰重重,但中國經濟根基穩固、大勢不改,過往在風雨中成長,未來必于考驗中更強,信心滿滿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