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財年上半年(7 月至 12 月),澳大利亞服裝進口領域成績亮眼。進口額一路攀升,漲幅達到 9.7%,高達 65 億澳元(約合 41.5 億美元)。這一顯著增長釋放出強烈信號:隨著澳大利亞逐步從全球經濟動蕩的泥沼中掙脫而出,服裝與時尚單品市場迎來需求的強勢反彈。深入探究,背后是來自中國、孟加拉國、印度等主要供應地的服裝大量涌入,精準對接上了澳大利亞消費者日益高漲的熱情,他們對國際服裝的偏愛愈發濃厚。
不過,在服裝進口一片繁榮的表象之下,澳大利亞紡織業的整體格局卻有些 “陰晴不定”。一方面,紡織纖維出口遭遇 “寒冬”,出口量急劇下滑 12.6%,在同期萎縮至 14 億澳元。另一方面,纖維及其他紡織產品進口量同樣呈下降態勢,這般 “一降再降”,直觀地勾勒出行業內部的分化圖景。其中,紡織纖維出口的低迷走勢格外令人揪心,畢竟這折射出本土與外部市場對紡織原材料需求的雙雙疲軟,長此以往,澳大利亞本地紡織制造業恐怕會陷入原料不足、動力欠缺的困境,后續發展堪憂。
聚焦零售端,服裝進口的上揚無疑是一針 “強心劑”,成為澳大利亞零售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它意味著消費者毫不吝嗇地打開錢包,為時尚與服裝消費慷慨解囊,驅動著市場熱度持續升溫。但反觀紡織品出口的滑坡,卻似一記警鐘,敲響了澳大利亞紡織業在全球紡織品貿易 “競技場” 上競爭力不足的警報。在國際對手的圍追堵截下,爭奪市場份額之路愈發艱難。
展望未來,澳大利亞紡織服裝業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巧妙周旋于進出口之間,精準拿捏二者的動態平衡,已然成為守護并強化本土市場實力的關鍵 “密碼”。盡管紡織行業內部錯綜復雜,暗流涌動,但不可否認,服裝進口行業憑借當下出色表現,已然展現出非凡的韌性與可觀的成長潛能,有望為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