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一直是我國傳統的支柱產業。2024 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再次突破 3000 億美元,連續 30 年保持世界第一。廣州市作為全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之一,聚集著超 3 萬家相關企業,構建了從面料研發到成衣制造的完整產業鏈。然而,在美國關稅沖擊下,廣東紡織品企業面臨著巨大挑戰,那么他們是如何化解風險的?廣東紡織業能夠突圍破局的核心又是什么?
廣州,這座中國紡織業的千年商都,每天有上百萬件服裝從這里流向世界。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品牌研發設計中心,與全球數百家優質供應商、生產商及第三方服務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但如今,這種合作正受到美國關稅沖擊的波及。
負責公司經營業務的房武軍,如今每天都要和最新一批美國訂單的上下游客戶密切溝通。他表示:“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根據關稅政策的變化,去和上下游客戶談,看看能不能分擔。但是阻力還是會很大,如果客戶不取消訂單,幾乎確定是有損失的。”
成立于 1980 年的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目前,公司對美業務暫時停滯,預計未來 3 個月也無新增訂單,對美整體業務規模量幾乎下降了一半。4 月 3 日,34% 關稅政策落地,在手訂單的利潤虧損已經顯現,而且出口轉內銷也困難重重。
房武軍提到:“按照我們內部的統計,我們國內就有 S、M、L、XL 這樣的碼的分布,在歐美國家基本上沒有 S 的概念,起標就是 L 碼。美國市場的女裝里面,這是一個比較主流的款式,部分的客戶群體就是這個尺碼。” 這意味著,公司手頭的這批訂單貨物在國內市場銷售難度較大。
不過,房武軍也表示,目前公司對這批美國訂單的應對和消化只是短期困難。從長期來看,公司一直堅持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多元化市場布局,并制定了國際化供應鏈建設的長期策略。今年,公司將有更多業務團隊走進柬埔寨、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還會積極參加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展會,把握 RCEP 等多邊合作框架和 “一帶一路” 倡議下的全球市場機會。
除了這家公司,位于廣東佛山的溢達集團同樣在關稅沖擊下積極破局。曾經,溢達集團遭美國制裁打壓,喪失訂單。剛參加完消博會的蔡崴,一回到公司就帶領團隊分析市場動態,謀劃品牌推廣計劃。他分享道:“關稅已經變成一個數字游戲,你算的還沒有它加的快。短期的沖擊一定有,不可能沒有的,但是其實,關關難過關關過。”
5 年前,溢達剛被正式列入美國實體清單時,面臨艱難抉擇。由于溢達集團早在 1995 年就在新疆投資建廠,美國借此捏造 “強迫勞動” 的謊言,禁止溢達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當時,溢達要么放棄新疆棉原料,要么選擇退出歐美市場。很快,公司就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將 “長絨棉捍衛者” 的海報懸掛于廠區門口。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海表示:“正好到今年我們進入新疆 30 年了,我們在新疆跟當地的社區,跟各個民族的員工一起共同成長,一起走到今天,我們國家 90% 的棉產自于新疆,而且新疆棉意味著,我們中國的棉紡織工業的根基就在那個地方,我們沒理由放棄掉我們自己的根基。”
溢達集團從 1978 年成立到 2000 年,已完成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的縱向閉合,從棉種研發到成衣制造,再到品牌輸出,全產業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他們有底氣向不平等的貿易規則說 “不”。
從依賴歐美訂單、為國際品牌代工,到拓展國內市場、培育本土品牌,溢達的轉型既是迫于外界壓力,也是一種內驅力的使然。蔡崴說:“現在我們做外貿企業,第一反應就是我怎么樣可以做回國內的訂單,我怎么樣做 14 億人的生意,我怎么樣通過產品的轉型,渠道的重塑,是不是還可以做東亞的訂單、日韓的訂單、非洲的訂單,這些其實恰恰就是整個溢達過去五年在不斷地嘗試去做的一些事情。”
盧海也認為:“除了我們是生產大國以外,我們也是一個消費大國,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最近也出了很多宏觀的調控政策,有的政策甚至已經顯現成果了,如果我們能把內需這一塊做好,我們借這個機會實現了一次轉型,而且我們相信這個轉型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發展和前途。”
那么,廣東紡織業能夠突圍破局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分析認為:
在關稅變局下,以廣東為代表的中國紡織業正經歷深度重構。首先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從制造邁向智能制造。廣東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重構生產流程,引入自動化設備和智能技術,加速智能化改造;面對歐盟碳關稅的潛在威脅,加速布局低碳技術,減少傳統污染和水洗環節;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創新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
其次是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的重構。廣東企業加速從歐美市場轉向 “一帶一路” 和 RCEP 區域,開拓新興市場;采用一加 N 的彈性布局,加強供應鏈韌性建設,穩定原材料供應;推動出口轉內銷戰略,深耕內銷市場。
最后是政策協同與生態構建。廣州作為全球快時尚供應鏈的樞紐,具備高效的產業鏈協同優勢;政府通過優化出口退稅流程、落實稅費優惠等政策組合拳,為企業提供支持,優化營商環境。
總的來說,廣東紡織業的突圍路徑是政策賦能、技術驅動、市場多元和產業鏈韌性的綜合模式。其核心在于依托國內完善的產業鏈基礎,通過創新升級和全球化布局,將外部壓力轉化為產業升級動力。這種模式不僅為全國紡織業提供了參考,也展現了中國制造業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