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造將成可持續發展關鍵

發布時間: 2016-11-24 作者:admin 瀏覽:9707次

     在市場需求下滑的背景下,歐美主導的生態環保壁壘卻仍在持續筑高,對我出口紡織產業的影響不容忽視,需持續關注。
     綠色生態紡織品壁壘持續升級,除了生產工藝壓力外,成品的生態安全要求更是日新月異。美國服裝和鞋履安全協會在年初發布第17版限用物質清單,公布了超過12類250余種服裝、鞋類和家紡產品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物質,涵蓋了全球化學品管理和產品安全要求規定的限制物質,如根據歐盟REACH法規和POP法規分別新增了對鉛和阻燃劑的限制要求,清單快速增長意味著輕紡產品的國際環保壁壘升級趨勢有所增強。
     而作為國際生態紡織品的風向標,國際環保紡織協會(OEKO-TEX)今年發布實施的2016版OEKO-TEX100標準更是大幅更新,數十種防霉劑、鄰苯二甲酸鹽、有機錫、致癌染料等物質納入管控。例如限制清單新增了9種氯化苯酚,此類物質是織造漿料中常用的防霉、防腐和抗菌劑,但具有致畸致癌性,纖維中殘留的含氯苯酚在舊衣物焚燒銷毀時還會形成二惡英類物質,造成持久危害。需味著此類物質也將隨著PFOA逐步面臨禁用。
     日益嚴苛的綠色壁壘對紡織產業的影響日益凸顯,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出口紡織服裝被國外實施通報召回的事件超過百起,在技術壁壘不斷筑高的形勢下,行業性風險防范不容松懈。
綠色制造將成可持續發展關鍵
     在歐美國家“再制造”的背景下,不斷增強的技術壁壘可能成為發達國家依托自身技術優勢推動“制造業回流”的“催化劑”。而隨著消費安全需求的提高,我國輕紡產業如果不能跟上綠色制造的轉型步伐,不僅出口貿易風險持續增大,甚至可能導致國內市場的份額遭遇擠壓。
對于廣大出口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順應潮流,一方面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及時關注紡織產業的技術法規動態,加大“綠色工藝”的研發投入,減少有害排放,贏得社會尊重,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是嚴格落實質量控制。對于限于技術等因素暫時無法徹底避免的有害物質殘留,在加強原輔材料把關的基礎上,務必嚴格落實成品檢測,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避免產生后續質量糾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黄山市| 五河县| 镇雄县| 永昌县| 浑源县| 出国| 瓮安县| 德保县| 江源县| 府谷县| 白河县| 建湖县| 崇义县| 大埔县| 安泽县| 林芝县| 香河县| 巫溪县| 安徽省| 金秀| 巴南区| 婺源县| 新津县| 盐山县| 南丰县| 澎湖县| 乌兰浩特市| 温州市| 宁都县| 威信县| 武隆县| 荥经县| 云龙县| 池州市| 柏乡县| 东乌珠穆沁旗| 栖霞市| 承德县| 民勤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