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行業的“抄襲”糾紛由來已久??此七@是一個以創意為驅動的產業,實質上因全球統一的流行趨勢,固定的品類和外型限制等條件,服飾的創意最難定義,市場上經常會在不同商業品牌下看到雷同款。行業同仁們大都心照不宣,自然把這些相似的款式歸于“爆款”。
隨著國內獨立設計師群體出現,知識產權意識在時尚界逐步增強,近年來相關的“抄襲”新聞陸續進入大眾視野,而近日圈內的一起“抄襲”糾紛更是掀起民眾的激烈爭議,雙方已對簿公堂。
費者對“抄襲”的裁定標準是什么?是品牌特有的身份標識(Brand Identity):logo,圖案,風格,價值觀......。當品牌的身份有鮮明的特點,并受到粉絲乃至大眾的認同,自會得到市場的維護,無論是否有法律的背書。
而沒有明確的品牌身份,品牌哪怕有一定的市場美譽度,關鍵時刻消費者也無法表明立場來支持。如果要做成“國際大牌”,消費者對品牌身份更有嚴格的認同要求,CELINE的突然轉型遭到全球粉絲的吐槽,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最新的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的市場成長已進入統一時代,中國的消費市場不再晚于西方,中國的主力消費群的眼界已趨于全球化,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更加專業。這是一件好事。在市場產品同質化的時代,想要突圍,品牌必須積極探索,聚焦在自身的品牌身份建設上,而產品是展現品牌價值的成果。產品每季都會變,唯有品牌價值是永恒。
服飾品牌的競爭不是短時對抗賽,而是長期競技賽!競爭的關鍵即是“品牌力”。希望在國內不再看到為了產品“抄襲”而糾纏不清,而是一個個獨立創新有個性的中國服飾品牌屹立在全球的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