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推進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落地

發布時間: 2025-03-10 作者:admin 瀏覽:1992次

中國海關總署 3 月 7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 1.03 萬億元,同比增長 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 15.8%。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 6266.8 億元,同比增長 6.8%。

2022 年 11 月,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升級談判宣布啟動,并于 2024 年 10 月實質性結束。今年 2 月 20 日,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特別聯委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雙方就 3.0 版升級議定書制訂、文本法律審核等事項進行深入討論,一致同意加快推進后續工作,為協定的簽署做好準備。

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升級議定書將在現有自貿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基礎上,全面拓展新興領域互利合作,加強標準和規制領域互融互通,促進區域貿易便利化及包容發展。不遠的將來,中國 — 東盟經貿合作將再續嶄新篇章。

全國兩會期間,國際商報記者就如何進一步拓展中國東盟經貿深度合作,加快 3.0 版升級議定書落地見效等相關話題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

涵蓋九個領域,探索高標準經貿規則

國際商報: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升級談判已實質性結束。相較于現有的自貿協定規則, 3.0 版升級議定書對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開創性探索有何深遠意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韋朝暉: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所涵蓋的九個領域,既有對傳統領域的深化與升級,也涉及新興領域規則的新突破,既對標現有的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又進行了很多有開創性意義的探索,將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

3.0 版最重要的突破是為中國 — 東盟跨境產供鏈穩定暢通和制度型開放建立了新的規則制度體系,如增加了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章節,推動新興產業合作。又如,加強標準和規制領域的互融互通,雙方同意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的標準合作等。再如,促進貿易便利化及包容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協同應對供應鏈中斷等風險。

尚存堵點待破,各方合作仍需加力

國際商報:在中國 — 東盟自貿區建設不斷推進、經貿合作持續深化的進程中,您認為目前哪些方面還存在合作堵點?

韋朝暉:加快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落地見效,當前面臨的挑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對接互融方面還有一些堵點。如在數字經濟合作方面,東盟國家互聯網普及率存在較大差距,新加坡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 96%,老撾則僅為 26%,“數字鴻溝” 問題亟待解決。又如,在規則標準互認方面,中國無人駕駛貨運車在港口物流、半封閉或封閉的工業園等已試點運營,但越南在任何場景下都不允許無人駕駛車輛行駛。再如,在海關程序及貿易便利化方面,中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中越友誼關 — 友誼智慧口岸中方項目已基本建成,而越方項目雖已獲其政府批準,但尚未開工建設。

多措并舉推進,盡享協定政策利好

國際商報:您認為在推動中國 — 東盟自貿區 3.0 版升級議定書加快落地見效的過程中,如何打通現存堵點,使雙方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利好?

韋朝暉:一是加強對話磋商。用好中國 — 東盟領導人峰會、部長級會議以及中國 — 東盟博覽會等機制和平臺,圍繞 3.0 版相關問題坦誠磋商,爭取達成更多共識。

二是加強新興領域合作。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特別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人工智能領域應加強合作,推進人工智能在工業、金融、教育、醫療等垂直領域的廣泛應用,攜手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三是加快構建跨境產供鏈。以中國自貿試驗區(港)、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中國 — 東盟產業合作區為載體,持續深化與東盟的產業合作,鼓勵有條件和有實力的企業 “走出去” 到東盟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打造與東盟更加緊密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四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大力推動中國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 “走出去”,加快與東盟協商,形成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等標準互認行動方案,助推中國產品更好地達到東盟目標市場的標準,推動 “中國標準” 走向國際。推廣中越智慧口岸先行先試做法,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口岸作業流程,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垦利县| 商洛市| 井冈山市| 连州市| 松江区| 奉节县| 城市| 四平市| 大化| 满城县| 满城县| 阿克苏市| 揭阳市| 肇州县| 弥渡县| 山西省| 龙陵县| 宣化县| 达州市| 枣强县| 玉龙| 积石山| 怀来县| 兴化市| 宜兴市| 孝义市| 扬中市| 屏东县| 盐亭县| 旬邑县| 崇仁县| 新营市| 石门县| 和田市| 斗六市| 汾阳市| 库伦旗| 行唐县| 仁布县|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