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部分進口商品的反制性關稅于本周一正式生效。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舉措讓美國農民陷入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對依賴對華出口的美國農民造成多方 “夾擊”。
根據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此前發布的公告,自 3 月 10 日起,美國農民出口到中國的雞肉、小麥、玉米和棉花將被加征 15% 的關稅,而高粱、大豆、豬肉、牛肉和水果等將被加稅 10%。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0 日報道,弗吉尼亞州農民、全國黑人農民協會主席約翰?博伊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爭端,正讓包括他在內的美國農民付出沉重代價。“美國農業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而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撼動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商品市場。” 博伊德說,“特朗普正在拿美國農民當談判籌碼,但最終受傷的卻是我們。”
堪薩斯州農民聯盟執行董事尼克?萊文多夫斯基對 CBS 表示,農業界早已預料到特朗普會對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加征關稅,但對大多數農民而言,他們能做的準備卻十分有限。他提到,美國農民正面臨居高不下的農業生產成本,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燃料和農業機械設備的價格,但與此同時,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卻持續低迷。他表示,“這場貿易戰和這些關稅只會讓本已十分緊張的農業經濟雪上加霜。”
據加拿大政府網站消息,為回應美國 “不合理的關稅”,加拿大自 3 月 4 日起實施第一階段的反制措施,對從美國進口的價值 300 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其中包括橙汁、花生醬、葡萄酒、咖啡等商品。《華盛頓郵報》11 日援引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數據稱,超過 500 萬美國人工作的行業受到來自中國和加拿大反制關稅的影響,其中在特朗普的 “票倉”,受影響的人群比例更高。報道提到,美國農民正受到 “夾擊”,不僅中加的反制關稅將削弱其海外銷售能力,美國對加拿大化肥征收的關稅還將增加其生產成本,同時美國國際開發署作為美國農民剩余農產品的主要買家,資金也遭到削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3 月 11 日就中美關稅問題重申,美方執意以芬太尼問題為借口,兩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方多次闡明反對立場,采取的反制措施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必要之舉。“如果美方真想解決問題,就應該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通過磋商解決各自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