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繼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舉世矚目的英國“脫歐”公投,到依然跳水的油價和變動無常的匯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多增大,幾大全球經濟體的走勢都并不樂觀。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我國服裝行業堅持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季度,進出口值雙雙下降,二季度,進出口值和出口值呈現了正增長,進口值降幅有所收窄。
一、上半年全球貿易持續低迷
從國際情況看,全球需求疲弱狀況未見好轉,世界經濟延續低速增長態勢。據海關總署發言人黃頌平答記者問:世界貿易組織6月29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四個月,全球70個經濟體出口總值同比繼續下降6.1%,這70個經濟體占全球貿易值的90%。其中無論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出口都表現為下降。同時,世界貿易組織7月8日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預示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貿易增長仍將持續低迷,這是今年以來全球需求的總體表現。根據我們最近對2600多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有67.6%的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企業進出口面臨的主要困境。
上半年,主要國際組織連續調低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銀行在1月份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從3.3%調降至2.9%,6月繼續從2.9%調降至2.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調低至3.4%,4月繼續從3.4%調低至3.2%。而世界經濟也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英國脫歐、美聯儲加息預期、國際經濟市場動蕩、地緣政治局勢、恐怖主義威脅等等對全球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都將影響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抑制國際間經貿往來,導致全球貿易持續低迷。
二、 上半年我國服裝出口同比下降
從國內情況看,企業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傳統優勢弱化,出口訂單和產業向外轉移速度加快,外貿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近年來,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對企業外貿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我國加工貿易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放緩,產業和訂單轉出有所加快。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推動制造業回流,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東南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依托低要素成本,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局面。據海關數據,加工貿易今年6月份我國加工貿易出口連續16個月下降,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拖累整體進出口下降約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我國服裝行業外貿發展仍有諸多有利條件:我國基礎設施完善,加工貿易產業配套完備,營商環境在持續改善,仍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優勢。
據海關總署數據,我國上半年進出口、出口值雖同比下降,但仍出現一些良好勢頭。第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升,出口呈現正增長、進口降幅收窄。上半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雖仍同比下降,但從季度情況看,有所回穩。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和出口值分別下降6.9%和5.7%。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2016年1-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1250.30億美元,同比下降2.62%,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524.43億美元,同比下降0.91%;服裝累計出口額為725.88億美元,同比下降3.83%。
就上半年的發展態勢綜合分析,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但我國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釋放,各項穩定外貿增長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同時外貿企業也在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積極培育新優勢等方式應對外貿下滑壓力。希望今年下半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我國服裝行業出口能沿著回穩的趨勢發展。
三、上半年出口情況及下半年預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6年服裝行業仍面臨較大發展壓力,全球經濟復蘇持續疲軟,行業出口能否持續回升尚待觀察,企業綜合成本壓力也難以徹底緩解。因此,服裝行業仍需繼續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積極化解各種風險困難,努力確保全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據相關報道了解到,目前我國服裝出口主要面臨四大制約:
一是外需增長依然低迷,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世界貿易組織7月8日發布全球貿易景氣指數為99,預示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貿易增長仍將持續低迷,這是今年以來全球需求的總體表現。
二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綜合生產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逐漸削弱。2009年以來,我國勞動力成本年均增幅超過10%,沿海地區的勞動力雇傭成本已接近東歐國家水平,更是緬甸等周邊國家的3~5倍。
三是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加快,且轉移地已從東南亞國家擴大到拉美、非洲等更廣區域,甚至是東歐、美國等傳統意義上“梯度轉移”范圍之外的發達經濟體。
四是國際社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之勢也不容輕視。2015年,在針對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產品中,印度、阿根廷、秘魯、巴西等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侵害較為突出,巴基斯坦、歐盟、印尼、土耳其、哥倫比亞、埃及等地的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
四、下半年可采取的應對措施
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服裝行業(尤其是服裝出口)自身也存在著問題。我國的紡服行業生產以大量的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成了中國服裝出口企業的最大利空因素。同時,由于服裝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加上人民幣升值使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減了企業的出口利潤。這些加劇了服裝企業(尤其是服裝出口加工企業)的困難。
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供給側改革”戰略成為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旋律。我們服裝加工出口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加快轉型升級。
一是堅定地走科技創新之路,并不斷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兩化深度融合,大力增強企業自身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加快推行品牌戰略,不斷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增強企業競爭力;
三是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推進產業升級,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向中高端產品市場進軍;
四是加強供應鏈的開發與管理,做好一站式服務,吸引并維護好更多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