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依然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遲緩,外需增長乏力;匯率波動頻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出口增長;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出現變動,英國“脫歐”、恐襲等不利因素頻現。面對外部形勢的新變化,紡織服裝行業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調整深化和提升行業競爭力將成為重點。
一、 紡織服裝主要市場進、出口降勢趨緩
(一)紡織服裝進出口貿易概況
1月~8月,紡織品服裝貿易額1933.9億美元,下降4.1%,其中出口1780.9億美元,下降3.5%;進口152.9億美元,下降11.4%,累計貿易順差1628億美元,下降2.6%。
8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降勢較前幾月略為緩和,降幅沒有繼續放大,出口情況好于預期。中國海關發布的8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7,較上月回升0.9,表明四季度出口壓力有望減輕。
就服裝而言,1-8 月累計出口服裝1063.4億美元,同比下降5.3%,累計降幅較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1-8月,梭織服裝出口466億美元,下降5.4%;針織服裝出口440億美元,下降6.1%;毛皮革服裝出口16.2億美元,增長13.1%。按商品材質來看,棉制服裝出口377.5億美元,下降1.7%;化纖制服裝出口411.7億美元,下降8%;絲制服裝出口5.4億美元,下降21.5%;毛制服裝出口23.5億美元,下降4.6%。
(二)主要市場略有起色
①對歐盟出口額逐月放大,服裝出口單價下跌迅速
對歐盟出口額逐月放大,8月出口59億美元,創年內月度出口新高,同比增長1.5%,其中服裝下降0.7%,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增長11.4%,出口平均單價下跌11.6%。1-8月,對歐盟累計出口341.1億美元,下降4.5%,其中紡織品增長4.2%,服裝下降7%,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合計增長1.1%,出口單價下跌8%。
②對美國出口額持續攀升,服裝下降拖累整體
雖然仍未恢復增長,但對美出口額逐月攀升,8月出口49.3億美元,創年內新高,同比下降6.2%,其中服裝下降8.6%,針梭織服裝出口量下降4.5%,出口單價下跌4.6%。
1-8月,對美累計出口298.6億美元,下降5.9%,在重點市場中降幅最大,超過歐盟和日本。其中紡織品下降5.1%,服裝下降6.2%。針梭織服裝出口量下降3.1%,出口平均單價下跌2%。
③對東盟出口小幅增長,服裝出口單價下跌超1成
8月對東盟出口實現3.5%的增長,但出口額仍未能超越二季度的4、5月份。其中占四分之一的服裝出口下降9.2%,紡織品增長8.6%。大類商品中,針梭織服裝出口平均單價下跌12.1%,是造成出口下降的主因。1-8月,我對東盟累計出口221.4億美元,下降0.8%,其中紡織品增長6.2%,服裝下降15.5%,其中針梭織服裝出口量下降2.6%,出口平均單價下跌14.4%。對菲律賓出口累計增長58.6%,增長最快的商品是面料和針梭織服裝,增幅分別為94.5%和41.1%。
④對日本市場略顯好轉,對日出口恢復小幅增長
日本市場自5月以來略有起色,對日出口降幅逐步縮小,8月當月對日出口22.1億美元,出口額創年內新高,同比實現2.4%的增長,其中重點出口商品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增長8.6%。1-8月對日累計出口131.1億美元,下降3.3%。其中紡織品下降0.5%,服裝下降4%,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量增長0.9%,出口平均單價下降4.9%。根據日本海關統計,1-7月,自中國進口下降4.4%,超過其自全球進口降幅。孟加拉、柬埔寨和緬甸分列其進口來源國的第5、7和第8位,日本自這三國的進口增長最為迅速,增幅均超過20%。
二、 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困難
今年,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壓力和困難將是空前的;據相關報道了解到,2016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主要面臨四大因素的制約:一是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外需增長依然低迷,國際競爭不斷加劇。全球貿易處于深度調整期,進而抑制我國出口增長。二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傳統競爭優勢在弱化,國內外貿企業綜合成本居高不下。2009年以來,我國勞動力成本年均增幅超過10%,沿海地區的勞動力雇傭成本已接近東歐國家水平,更是緬甸等周邊國家的3~5倍。三是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加快,且轉移地已從東南亞國家擴大到拉美、非洲等更廣區域,加上歐、美、日等發達市場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部分中高端制造業在向發達國家回流。四是貿易摩擦有所加劇,國際社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之勢不容輕視;同時,技術性貿易措施日益嚴格,加大出口阻力。
三、 把握機遇 重塑企業競爭力
嚴峻形勢已然,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未來發展,應研判形勢和自我剖析,立足自身,積極轉型重塑優勢。盡管目前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困難很多,但也應看到我們的紡織服裝發展仍具備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
一是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或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新機會,服裝出口企業可以向成本更低的他國轉移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好當地出口關稅優惠,為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二是企業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整合海外市場資源和設計創新資源,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發展質量。企業通過更高的自動化、更高的成本效益來滿足客戶更高的需求,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通過掌握話語權來爭取市場主動權。同時,國內促外貿、穩出口的政策作用開始顯現,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及提升貿易便利化等舉措逐步得到落地與實施;企業內部積極性與創造性日益增強,共同推動出口回穩。服裝出口企業還是應不斷加大創新投入、重構核心優勢、緊貼消費市場,順應形勢,積極轉型。
三是互聯網+時代或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重大機遇,國家大力推進紡織行業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企業應抓住機遇提升行業協同創新、精準制造、精細管理的水平,優化供應鏈,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
互聯網+時代,C端用戶的需求發生變化,促使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平臺出現。定制化服裝開始走俏,這就對服裝行業的快速反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從原來的大批量、單款式的生產模式改變為小批量、多款式的操作模式。這也就是所謂的“柔性供應鏈”,它具有足夠的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作出反應;它不僅能幫助服裝品牌商抓住流行趨勢增加銷售機會,更能幫助消滅庫存積壓風險。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對于服裝行業來說,關鍵問題還在出口企業練好內功,行業自身將供應鏈更好地整合優化,在保證出口平穩的基礎上,要把重心放在穩定出口市場份額和優化行業出口結構上;服裝制造業的企業家們更應該堅定初心,為客戶提供價格最低的放心省心的“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為消費者提供質量信得過的服裝產品,以尋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