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 7 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 25.7 萬億元,同比增長 3.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 0.6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 15.31 萬億元,增長 7.3%;進口 10.39 萬億元,下降 1.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 1.1 個百分點,進口端回暖態勢初顯。
單月數據表現更為亮眼。7 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 3.91 萬億元,同比增長 6.7%,增速較前期進一步加快;其中出口 2.31 萬億元,增長 8%,進口 1.6 萬億元,增長 4.8%,進口已實現連續兩個月增長,外貿整體活力持續釋放。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作為、攻堅克難,在復雜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為外貿保持向上向好勢頭提供了堅實支撐。
從貿易結構看,各類貿易方式協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前 7 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 16.44 萬億元,增長 2.1%,占外貿總值的 64%,仍是外貿主力;加工貿易進出口 4.6 萬億元,增長 6.3%,占比 17.9%;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 3.69 萬億元,增長 6%,新興貿易業態活力凸顯。
貿易伙伴方面,對主要區域進出口分化明顯,“一帶一路” 市場表現穩健。前 7 個月,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雙邊貿易總值 4.29 萬億元,增長 9.4%,占外貿總值的 16.7%;歐盟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 3.35 萬億元,增長 3.9%,占比 13%;美國為第三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 2.42 萬億元,下降 11.1%,占比 9.4%。同期,我國對共建 “一帶一路” 國家合計進出口 13.29 萬億元,增長 5.5%,成為外貿增長的重要支撐。
民營企業作為外貿 “主力軍” 的作用進一步鞏固。前 7 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 14.68 萬億元,增長 7.4%,占外貿總值的 57.1%,較去年同期提升 2.1 個百分點;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 57 萬家,同比增加 8.5%,占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總數的 87.2%,主體活力持續增強。此外,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 7.46 萬億元,增長 2.6%,占比 29%;國有企業進出口 3.49 萬億元,下降 8.8%,占比 13.6%。
外貿 “含新量”“含綠量” 同步提升,新質生產力培育成效顯著。前 7 個月,我國進出口高技術產品 5.1 萬億元,增長 8.4%,對整體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 45.4%,其中出口高端機床增長 23.4%,進口高端紡織機械增長 19.3%;代表綠色低碳的 “新三樣” 產品出口增長 14.9%,新興產業成為外貿增長的重要動能。
進口端來看,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呈現 “有漲有跌” 態勢: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等產品價格下跌,原油、大豆等進口量有所增加;同期,進口機電產品 4.09 萬億元,增長 5.8%,工業生產需求穩步釋放。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荊然分析認為,當前美國關稅政策反復、外部市場不確定性仍存,三季度我國外貿仍面臨一定壓力。下一步,需進一步提升外貿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能力,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活力,為外貿穩定增長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