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來,全球紡織業在關稅政策變動、供應鏈重構與區域產業布局調整中迎來多重挑戰與機遇,中國紡織業既面臨出口增速放緩、“第一” 頭銜旁落的壓力,也在新疆產業崛起、政策緩沖期中探尋新方向。
一、關稅混戰:歐美互征關稅,全球紡織供應鏈生變
8 月 1 日起,美國對墨西哥、歐盟輸美產品加征 30% 關稅,歐盟迅速反擊,列出 720 億歐元反制清單。這場關稅博弈看似是歐美之間的較量,實則牽動全球紡織服裝供應格局 —— 墨西哥作為美國成衣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若其輸美訂單因關稅承壓而回流美國或轉向東南亞,將直接打破現有供應鏈平衡。
對中國紡織企業而言,關稅沖擊的傳導效應不容忽視。業內人士提醒,手上持有美國出口訂單的企業,需提前鎖定匯率、產品價格與船期,以應對關稅帶來的成本波動與交付風險。
二、巨頭出海與產地多元化:埃及、越南成 “搶單搶廠” 熱門地
面對全球關稅壁壘與供應鏈重構需求,紡織巨頭加速海外布局。其中,晶苑集團在埃及投建 150 萬平方米超級工廠,計劃 2 年內投產,目標直指對歐美零關稅出口。這一動作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國紡織企業的海外布局已從 “降成本” 轉向 “保市場”,產地多元化成為留在全球貿易 “牌桌” 的關鍵。
業內點評指出,中國紗線企業需跳出 “單純供應商” 思維,主動在埃及、越南等政策紅利與關稅優勢顯著的地區布點,通過本土化生產規避貿易壁壘,維持全球市場競爭力。
三、數據透視:中國紡織出口增速放緩,行業利潤承壓
中國海關總署與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 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微弱,行業經濟運行面臨壓力:
出口數據:1-6 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 1439.8 億美元,僅增長 0.8%;6 月單月出口 273.1 億美元,同比下降 0.1%;7 月出口 267.66 億美元,同比微降 0.06%,環比下降 2.01%。細分品類中,7 月紡織品出口 116.04 億美元(同比增 0.66%),服裝出口 151.62 億美元(同比降 0.53%),服裝出口持續疲軟。
行業利潤:1-6 月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1.8%,雖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6.3%,但利潤率僅 1.89%,處于低位水平;其中棉紡紗利潤率微擴 0.03 個百分點,棉織造利潤率收縮 0.06 個百分點,整體盈利空間有限。
對比工業、制造業整體正增長態勢,棉紡織業營業收入與成本雙降,雖利潤增幅優于大盤,但低基數效應明顯,行業承壓特征顯著。
四、外貿 “大變天”:中國多項 “第一” 旁落,產能加速轉移
2025 年以來,中國對美出口的多項 “第一” 頭銜被替代,反映出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深刻影響:
智能手機出口:印度以 44% 的份額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智能手機進口來源國。
服裝出口:1-5 月中國占美國服裝進口份額降至 17.2%(同比降 3.4 個百分點),越南以 17.9% 的份額首次反超,成為美國第一大服裝進口來源國。
貿易逆差:6 月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降至近 21 年最低,而對越南、中國臺灣省的逆差創歷史新高,均超過中國大陸;同期美國自中國進口額降至 189.5 億美元,為 2009 年 2 月以來最低。
關稅壁壘與供應鏈重塑的雙重作用下,制造業產能持續向越南、印度、墨西哥及中國臺灣地區轉移,標志著后關稅時代全球貿易格局重組進入關鍵階段。不過,機遇仍存 —— 東南亞國家紡織原料多依賴中國進口,中國在產業鏈上游仍握有主動權。
五、中美關稅 “休戰期” 延長:短期利好出口,長期仍需破局
8 月 12 日,中美宣布將 24% 關稅緩沖期再延長 90 天(自 8 月 12 日生效),為經貿談判爭取更多時間。這一調整對中國紡織業影響呈現兩面性:
短期利好:當前美國對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加征關稅后(分別為 20%、20%、19%),與中國的關稅差距縮小;且美國批發商庫存低位,存在補庫需求,預計中國對美紡織服裝出口份額與數量有望提升。
長期風險:美國對多國加征關稅推高其進口成本,可能抑制全球貿易與消費;同時,針對轉運規避行為的懲罰性關稅,或對中國轉口貿易及中間品出口造成沖擊。
業內建議,企業需摒棄 “淡季抱怨”,通過 “高性價比 + 高品質” 產品打造核心競爭力,以 “逆周期打法” 應對市場波動。總體而言,中國紡織出口具備韌性,但中長期仍需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尋找新增長極。
六、新疆 “殺瘋了”:百億級項目密集落地,成紡織業新風口
7-8 月,新疆紡織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密集簽約落地多個百億級項目,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項目落地:喀什 100 萬錠紡紗項目(總投資 40.38 億元)、華芳集團 24 萬錠智能化項目(一期 7 億元)、數智世界與立達 50 萬錠細紗機訂單、疏附 20 萬錠緊密賽絡紡項目(8 億元)、麥蓋提 70 萬錠紡織項目等,公開總投資超 80 億元,相當于 “再造一個中等規模紡織省”。
政策支持:官方推出 “九條新政”,涵蓋貸款貼息、技改補貼、數字化獎勵、出口補貼等,為企業提供 “地、錢、棉花、政策” 全方位支持。
新疆憑借原料(棉花)、能源、政策優勢,正成為中國紡織業 “西進” 的核心陣地,業內呼吁紡紗企業把握機遇,布局新風口。
七、印英 FTA 生效:印度紗線零關稅入歐,中國需升級破局
7 月 25 日,印度與英國簽署自貿協定,約定 2030 年前雙邊貿易額翻倍至 1200 億美元,99% 印度出口產品(含紡織品)零關稅進入英國。2024 年印度對英服裝出口已近 15 億美元,零關稅后預計增幅保守達 30%,直接沖擊中國紗線在歐洲市場的 “價格護城河”。
業內分析指出,中國紗線若想保住歐洲訂單,需加速向 “高支、功能、綠色” 方向升級,擺脫價格競爭依賴 —— 否則易被 “印度紗線 + 孟加拉加工” 的組合拳擠壓市場空間。